過去的這個月,真是過得我憂喜參半啊。
首先改變的是作息,從蝙蝠俠作息變成超人的上班時間,老實說非常神清氣爽!除了起床的頭30分鐘莫名厭世,之後的效率算Ok。雖然Freelancer的習性一時很難全部剔除,但有份稱心的工作讓人心與肝都情願改變作息,也是挺好。
我沒有做過紙本雜誌的經驗,一天也沒有。儘管過去曾幫紙本雜誌撰寫不少稿件,但從架設Yutopia以來,我的媒體經驗是數位媒體居多,就算在米蘭所學的是紙本出版,但那多半是學術、理論派的,實際定稿、截稿、校對、看樣……等等霹靂啪啦的實戰經驗,都是這三個禮拜魔鬼訓練來的。
截稿的那個周末,我特別喜歡在美編附近溜達,跟她一起加班也沒關係,跟她討論著毫米間的差異、配置著版型,錙銖必較每一個顏色,都讓我有回到校園的錯覺。那時的我最喜歡的課就是平面設計,每一堂課我都坐在老師的旁邊,跟著他螢幕上的游標學習各種媒材編輯。(喔,他是全校最帥的教授當然也是原因之一😆)
定稿那天晚上,我興沖沖的跟著美編一起去印刷廠,興奮的聽著負責窗口介紹著開版與印刷,甚至在校色台上覺得我眼睛該是壞了吧,顏色到底差在哪兒😂
雜誌送到公司時,我坐在辦公室裡翻閱著,原以為會更興奮一點,但看了那麼多校對跟樣本後,驚喜感似乎已退去許多😂不過令我特別有感觸的是,雜誌中的每一頁、每一張圖、每一個文字、每一頁廣告、每一個呈現,整間辦公室裡一個人的功勞都沒有少……身為一個在數位世界鬼混多年的人,身為一個習慣也享受孤獨一匹狼的人,我第一次有了這麼強烈的團隊感,雖然米蘭達教我們的是「工資就是工作有甚麼好大驚小怪」,但這麼多人每個月一起努力為得就是生出一本書,還是很難不去感謝每一個人耶。
四月號的Tatler Taiwan講得是未來、科技與永續,對於時尚專業的我來說,第一個月就執行這麼硬的專題真的簡直在跟我開玩笑,且改版後第一刊便落在我頭上,壓力實在不小,但不論是總部或我的主管們都願意讓編輯部放手一搏做些突破,讓我覺得這四月號真的精彩,它有著高端的品味、幽默與睿智,更充滿著台灣各個世代的影響力,看看我們的封面人物是新銳導演徐嘉凱
,便可窺之一二。
在我32歲生日這個牡羊月,能看到一本被自己喜愛的內容堆滿的雜誌問世,真的有點兒超現實。這是第一本,我要進步的空間還有很多,但要做,就要做到最好囉。
希望Teacher沒有讓同學們失望😊
follow Tatler Taiwan 了沒啊?